中国允许个人直接投资香港股市让国际资本市场欢呼雀跃。在华尔街巨头们看来,从垂涎已久的庞大中国居民储蓄中分一杯羹的日子终于到来了。他们不但期望着通过证券经纪业务来攫取巨额服务费用和价差等传统收入,还盘算着如何通过“伏击”和“围剿”非理性或涉世不深的中国投资者来谋取更大的对赌暴利。
对于内地投资者而言,该规定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由经常项目下向资本项目下深入,更在于内地投资者从此可以名正言顺地通过投资组合的全球配置,实现财富的长期稳定增值。
投资者是否能够及如何长期有效地通过直接投资海外证券市场来获取资产全球配置的利益,取决于该项改革政策的深入持续、投资者走出国门的费用成本,以及投资者对全球资本市场的认知程度和决策理性与否。作为个人投资者,我们至少可以从宏观形势、市场机制和自身投资需求等三个方面来思考当前的应对策略。
投资海外自由度逐步提升是大势所趋
从宏观环境看,建设现代化的资本资产市场已经成为政府面临的最为重要的经济任务之一。首先,居民储蓄余额和可供投资的房地产、股票、债券等资产的规模失衡严重,资产价格泡沫化的表征十分明显,努力拓宽居民的投资渠道是减小泡沫破裂杀伤力的有效办法。其次,对外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快步增长,意味着政府逐步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范围的努力难以抑制住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升温速度,因此逐步对境内居民放宽资本和经常项 目下的外汇流出限制是决策层的一个选择。最后,从最近国家外汇投资管理公司投资黑石集团和国家开发银行入股巴克莱银行等交易案例来看,资产配置和地域配置的投资管理理念已经被决策层面所认同。
我们有理由相信,决策层必定会将这一试点的投资范围由香港股市扩大到欧美等发达市场甚至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换言之,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体系,中国居民的投资管理也必将遵循国际投资界通行的资产配置、地域配置、经理配置和充分多样化的惯例。因此,个人投资者应该以此为契机,更新自己的投资理财观念,学习投资海外证券市场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从而循序渐进地建立一个预期风险和收益都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长期投资组合。
学习全新的游戏规则是当务之急
由于众所周知的制度性缺陷,中国的股票市场培养出了投资理念、策略和方法极具中国特色的“股民”群体。相当部分的投资者并没有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财务状况上,而是试图揣摩政府的政策意图和打听上市企业“内幕消息”,并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这在监管制度尚不健全的内地证券市场也许有其合理的地方。但香港证券市场所适用的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体系及其执行程序同欧英美等发达市场基本相类似,内地投资者必须对香港及海外市场的一些基本运作机制有所了解。
在香港及海外发达市场,企业的发行、上市、退市、回购股份甚至被交易所摘牌等,并不会像国内企业一样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行政审批程序,但发行人负有严格的信息披露义务。这就意味着这些市场上单只证券的非系统风险发生和自我修复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投资的多样化不够充分的话,遭遇损失的风险也就非常之大。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市场中的服务机构实行的是高压推销经纪人制度,投资者在面对业务代表的强力推销时具有足够的判别能力,不盲目跟风,也是十分关键的。同时,由于司法管辖上的复杂性,当这些经纪业务代表的道德风险发生时,投资者是否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以及维护权益的成本高低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试水海外资本市场须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尽管投资海外证券市场具有相当大的分散风险或者增强收益的好处,但是投资者自己认知不足,或者过度自信也会带来额外的风险。因此,准备试水直接投资海外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大可不必盲动冒进,而是要在充分评估自己当前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投资期限等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投资策略。
制定了投资策略后,投资者仍然需要通过一系列小额度的探索性交易来逐步掌握海外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律。由于A股和H股市场间存在的巨大价差,长线投资者在起步阶段不妨尝试购买那些折价幅度较大的H股来将手中所持有的A股置换掉。随着资本项目下外汇交易和流动的进一步开放,A股和H股之间的同股不同价的现象必然会减弱乃至消失,但是投资者必须有长线投资的足够耐心。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投资者切不可被海外证券市场的T+0交易、透支、卖空、衍生金融品等机制所导致的巨大短期波动而吸引,误入歧途而蜕变成为一个投机者,最后被市场暗流或者金融风暴所吞噬。
在积累了一定的技能并树立了足够的信心后,投资者可以逐步将资金投资到红筹股、港股和ETF等其他上市交易的投资品种上,并将积累的经验和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香港以外的海外资本市场上,最终实现投资组合的合理资产配置和地域配置。
总之,国家允许个人直接投资香港等海外证券市场的改革试点对国民财富的长期保值和升值具有非凡的意义。个人投资者应该以此为契机,逐步学会如何建立一个全球资产配置型的投资组合,确保财富的长期稳定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