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的明智选择

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巨额投资,家长们不能被“留学热”热昏了头脑,为此砸锅卖铁、不计成本,而要理性地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尽早规划。除了以培养家族企业接班人为目的,否则,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将子女送到美国寄宿学校的做法在财富管理上是非常不明智的。考虑到6年中学和4年大学共约需花费40万美元,我们难以想象,一个普通的留学生在学业完成后如何找到一份将此投资收回并获取合理回报的工作?

可能因为是海归的缘故,笔者近年被人问及送子女赴美旅游、参加冬令营或夏令营、做交换学生乃至留学等问题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在惊叹国人的富有程度之外,感受最深的还是这些富人在子女教育上一掷千金的豪爽,尤其是在子女出国留学上所表现出的盲目性和铺张程度,常常令人瞠目。其实,子女教育,尤其是投资金额更大的海外留学教育,是人一生中最为重要也极为巨大的一项投资,我们同样必须用理性和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它才能取得成功。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自己的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仅限于美国,因此本文所谈仅涉及留学美国的相关财富管理问题。

建立清晰合理的留学目标

我们都知道,投资管理的核心任务是确定资产配置比例,而分析投资需求、明确投资目标则是资产配置模型所依赖的前提。同样,当我们为子女建立留学计划时,确定留学目标也应该是最为关键的第一步。只有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才能够规划诸如留学地区,学校、专业和目标学位,留学时机,留学经费等具体事项。那么,如何才能建立清晰合理的留学目标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思考。

1、个人和家庭的价值取向

表面上看,世界观或价值取向和财富管理风马牛不相及,但具体到留学支出上,二者关系密切。

出国留学一个较为显著的现象是留学生的低龄化趋势。在笔者刚出国的那个年代,美国校园里的中国留学生基本都是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和公派的访问学者,读本科的极其稀少。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当时美国对中国公民的签证政策极其苛刻,将许多人挡在门外,另一方面更可能是因为美国大学给本科留学生的财务资助极少,而那时中国能够承担得起美国大学4年经费的富裕阶层少之又少。现如今,美国开始放松留学签证政策来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前往美国消费,中国留学生人数因此稳步攀升(图1),不仅来自中国的本科留学生在美国大学校园里比比皆是,在私立寄宿制的中小学里,中国小留学生群体也逐步形成和壮大。

在美国,由于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对公共财政支出的依赖程度较大,因此,多数私立学校都有宗教背景(图2),其宣扬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现状可能迥然不同。很明显,过早将子女送到海外留学,容易在价值观上制造出新的挑战:

首先,子女过早脱离中国的环境,将在母语和国内社会交际技能上形成短板,容易形成移民海外的倾向,这显然也不利于他们将来在国内职场上的竞争;

其次,小留学生们过早接受异国他乡的社会、宗教和文化的影响,被“洗脑”后不仅可能和父辈形成代沟,还可能和国内同龄人间形成根本性的隔阂,如果考虑国外的种族歧视因素,他们将来可能面临同时被国内外社会孤立和排斥的风险;

第三,因为过早出国而不能够见证和体验祖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小留学生们对国内商业环境的认识和把握上将存在一定的欠缺,结合多数小留学生都是通过经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的子女这一事实,我们完全有理由对这些“富二代”主观上是否愿意、客观上是否有能力接班父辈的家族事业持怀疑态度。

2、留学的动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的人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动机,那就是争取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机会。但回过头来看,如果单以房屋、汽车和金融资产等为表现形式的存量财富来衡量的话,当时出国留学定居的许多人取得的成就,可能远远比不上他们没有出国定居的同班同学们。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完成学业后在海外取得的稳定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压抑了回国的冲动,从而错过了近20年中国的巨大发展所带来的财富积累机会。根据笔者对身边人的观察,现在许多人出国留学的动机更为多样化,因此目标也不够清晰。比如,部分人出国留学可能是因为对国内应试教育的不适应、恐惧乃至绝望;部分人可能是因为富有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安排;部分人可能还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无论何种动机,我们必须将其和留学成本相结合来进行评估,以确定最终的留学目标。

3、学业完成后的安排

尽管错过了参与和受益于国内快速发展的机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留学美国的多数人都幸运地赶上了互联网科技和金融创新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机会将校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世界上最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工作和管理经验。这其中的许多人因为出国前在国内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能够较快适应国内的环境而有幸被跨国公司选为开拓中国市场的业务骨干或高级管理人员派回中国,取得了较好的职业发展和收入报酬。还有许多海归创业者们将在国外取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同国内的巨大市场进行了成功的对接,同样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回报。

本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对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创伤尤甚,严重影响了外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就业机会。由于没有国内的工作经验,这些留学生回国后的求职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这也许就是许多归国留学生在国内被贴上了“海待”标签的原因。因此,鉴于美国教育的天价费用,那些准备自费留学且家境一般的准留学生,可能尤其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和回收期问题。从长远看,快速的工业化进程迟早要将中国带入发达国家行列,而美国的许多现状可以给我们的未来提供参考。例如,在选择留学的专业时,不能仅将眼光集中在目前国内热门的金融等行业,而要着眼于未来,看看哪些专业能够从中长期带来良好的回报(表1)。

可见,如果把留学作为一个投资项目来进行可行性分析,我们必须对留学到底是为了学习知识技能,在国外获取职场锻炼机会和经验,抑或移民国外等目的,以及完成学业以后的职业发展等目标有一个清晰明了的界定。

正确评估和合理利用留学资源

从项目可行性分析的角度看,我们还必须正确评估和利用留学资源,慎重选择留学的时间和就读的学校。除非是以培养家族企业接班人为目的的富家子弟,否则,从初中乃至小学就将子女送到美国寄宿学校的做法在财富管理上是非常不明智的。考虑到6年中学和4年大学共约需花费40万美元的留学费用(图3、表2),我们难以想象,一个普通的留学生在学业完成后如何找到一份能够将此投资收回并获取合理回报的工作?

进入哈佛、耶鲁等名校,不仅仅是每一个计划到美国留学的人的梦想,同样也是美国高中毕业生的奋斗目标,但残酷的现实是,这些学校每年的录取率极低(表3),作为留学生能够被录取的概率就更小了。值得尝试的变通办法是,在中国本土学校里努力奋斗,在学习上和社会活动上都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同时在以留学美国为导向的课外英语高端补习机构里和美国大学申请辅导机构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训练(其成本相对于美国寄宿学校的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外,申请者还应该将目光投向其他更多的专业优势较强的一流大学。不过,从财富管理的效率角度来看,最经济的解决方案应该还是让子女在国内的公立学校和大学学好中文和扎实的基础课程,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英语补习和留学申请训练,通过获取研究生财务资助的方式免费前往留学。

总之,我们不能被“留学热”热昏了头脑,纯粹为了留学而砸锅卖铁,不计成本。相反,要理性地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尽早规划,尽量选择能够让子女掌握在祖国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寻求前往海外镀金的机会,做到进退自如,攻守兼备。